进入10月以来, 昼夜温差大,新的健康问题随之而来,应重点关注肺结核、流感、感染性腹泻、食源性疾病、水痘及虫媒疾病的防控工作。提醒师生日常注重个人卫生,勤洗手,保持环境整洁通风,健康生活需从日常细节做起,加强健康防护意识,保障自身健康,筑牢秋季传染病防控防线。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,能够影响身体多个器官,尤其是肺部。它通过空气传播,当受感染的人咳嗽、打喷嚏或说话时,微小的带菌飞沫进入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这些含菌的飞沫后可能被感染。学校师生因学业压力较大,校园人口密集,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。学校肺结核的防控工作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治疗及坚持完整的治疗方案,对于结核病患者,坚持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至关重要。
防病提示:
1.确保生活环境通风良好,阳光充足,减少细菌在密闭环境中堆积和传播的风险。
2.养成戴口罩的习惯,尤其是在人多拥挤或封闭的环境中,可以有效减少结核菌的吸入。经常洗手,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返回后或接触他人后。
3.保持均衡的饮食、适量的运动和足够的睡眠,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,提高身体对结核菌的抵抗能力。
4.在校的师生若出现持续的咳嗽、发热、体重减轻和夜间出汗等症状,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,主动向学校报告,不隐瞒病情,不带病上课。
5.若已患病,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,避免中断治疗导致耐药。
6.做好新生入学体检。各级各类学校应严格按照《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》(2020版)要求开展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工作。
什么是结核杆菌潜伏感染?
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,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症状和体征,在临床细菌学和影像学方面也没有活动性结核病的证据,就是结核杆菌潜伏感染。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没有传染性,但具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。
为什么要对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?
研究表明,新近感染的学生两年内发生结核病的概率为50%-70%。对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,保护率可达到60%-90%。
流行性感冒,通常称为流感,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。流感病毒分为A、B、C三种类型,其中A型和B型主要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。流感症状包括发热、咳嗽、喉咙痛、全身疼痛、头痛、寒战和疲劳等,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甚至死亡。
防病提示:
1.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办法之一,每年秋季前应完成疫苗接种,确保充分的免疫保护。
2.用肥皂和水经常洗手,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,可以大量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。
3.避免与患流感的人密切接触,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以降低感染风险。
4.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均衡的饮食,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个人免疫力,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减少病毒在封闭空间中的传播。
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,由多种微生物如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引起。其中以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最为常见,全年流行,以呕吐和/或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,多为自限性。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其传染性强,感染剂量低,毒株变异快,人群普遍易感,常在学校、托幼机构、养老院等集体场所传播。
防病提示:
1.注意手卫生,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前后、使用洗手间后及照顾患者后,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至少20秒。
2.确保食物来源可靠,并彻底煮熟。避免生吃或吃半熟的肉类和海产品,不食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果和蔬菜。处理和保存食物时,应防止交叉污染。
3.只饮用经过净化、煮沸或瓶装的水。避免在不卫生的条件下饮用未经处理的水,如池塘、河流自然水源。
4.集体单位在处置患者呕吐物等排泄物时,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和规范消毒,避免污染周围环境。患者发病期应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,特别是与儿童和老人的接触,以防止病毒传播。
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消化被污染或含有有害微生物、病毒、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。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发热和腹痛等,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防病提示:
1.在准备食物前后要洗手,确保使用清洁的刀具和砧板,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。
2.确保肉类、禽类和鱼类煮熟到安全温度,用食品温度计检查内部温度是一个好方法。
3.将食物及时冷藏,防止细菌在室温下迅速繁殖。注意冰箱的温度应低于4°C(39°F),冷冻库应低于-18°C(0°F)。
4.购买食品时要检查其标签,了解生产日期和过期日期,避免购买已经过期或包装损坏的食品。
5.若患有使免疫力下降的疾病,或正在服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时,应更加注意食品安全,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。
水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,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主要影响儿童。水痘的特征是发痒的红疹和遍布全身的水疱。疹子通常首先出现在头部或躯干上,然后扩散到面部和四肢。
防病提示:
1.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,建议儿童在规定年龄接种两剂水痘疫苗。
2.经常洗手,保持个人卫生,使用独立的毛巾和餐具,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。
3.若出现水痘症状,应立即就医,并在家中休息,避免抓挠疹子,以免引发细菌感染。
4.定期清洁和消毒家中常接触的表面,如门把手、桌面等,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,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。
5.保持均衡的饮食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,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,降低感染水痘的风险。
近期,蚊虫就开始为过冬做储备了,会更频繁地进入我们的居住环境,寻找庇护场所,更加频繁地吸血,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量产卵,顺利地度过冬天。“秋后蚊子猛于虎”,特别是那种身上有白色花纹的黑蚊子,不仅叮人凶猛,而且叮咬后又痒又肿,很多人并不知道,蚊虫叮咬不光会带来瘙痒和丘疹,还可能引起可怕的乙脑、登革热、疟疾等虫媒传染病。
防病提示:
1.积极做好蚊虫孳生地的清除工作。搞好室内外卫生,清除室内外盆盆罐罐内积水,减少蚊虫栖息场所。
2.使用蚊帐、灭蚊灯、电蚊蝇拍、液体蚊香、气雾罐等杀灭成蚊。
3.外出要做好防蚊准备。户外活动尽量着浅色衣物,长衣长裤,可以抹一些驱蚊剂或驱蚊花露水。
(声明:此文章若有内容、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。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或删除。)